山丹县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“红色引擎”,下好“先手、布阵、关键、制胜”四步棋,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,为乡村振兴开好局、起好步。
该县牢牢抓住村“两委”换届工作契机,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,细化负面清单内容,大力推行党组织书记、村委会主任“一肩挑”,采取从现任支部书记中“留”,从优秀干部中“任”,从后备干部库中“挑”,从致富带头人和优秀退伍军人中“选”的方式,把学历高、年龄轻、热爱农村工作的优秀人才选进村党组织书记队伍。换届后“一肩挑”比例达96.4%,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4.8岁,比换届前降低11.5岁,全部达到高中以上学历,实现了年龄学历“一降一升”的目标,切实增强了村班子的整体功能。下好“布阵棋”,吹响乡村振兴“集结号”。全面分析研判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结构,注重将农村致富能人、农民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村优秀人才特别是返乡大学生、90后青年农民吸收进入党员队伍。2020年全县共发展农村党员94名,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66名,35岁及以下66名,为党员队伍注入了“源头”活水。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,按照村党组织书记1:2,其他“两委”成员1:1比例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187名,招聘大学生村文书83名,为推动乡村振兴储足了后备力量,构筑了人才发展高地。把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“四抓两整治”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、战斗力、凝聚力的有力抓手,打造标准化样板党支部14个。同时,依托“甘肃党建”APP,持续规范“三会一课”、党员固定活动日、组织生活会等召开标准、流程,推动基本制度落实由粗放抓向精细抓转变。大力推广党建引领“五治三团”融合社会治理模式,全面落实“四议两公开”制度,拓宽群众民主参与、民主监督渠道,切实将村级党组织打造成服务人民群众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,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5个,大力实施集体经济“提质行动”,引导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,全力推行“村社合一”发展模式,充分发挥产业链上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,创新“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等发展模式,整合各类资金3300多万元,全面消除集体经济2万元以下薄弱村,62.2%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,激活了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(石晶 刘亚武)